会上,专家组听取了工作室成员在工作上的经验总结及取得的丰硕成果,分享自己所思所感,并对工作室成员进一步提升工作给予建议,会议现场激荡出一朵朵充满激情的教育浪花。
据了解,天河区邹俊名校长工作室是由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校长邹俊组织,至今已成立三年半。工作室成员分别是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熊涛,珠村小学副校长、现挂职贵州纳雍县教育局副局长詹雯,天荣中学副校长张爽,华颖学校副校长罗小明。
会上,邹俊首先作“建设教育共同体 共创教育新未来”为主题的总结。邹俊提到自己成立名校长工作室的初衷时表示,自己作为中国教育的受益者,希望学生也能受到除高考外更多的教育,也期望有更多志同道合者一起实现这样的教育理想。
朝着教育家的目标奔跑,邹俊认为要从共创教育愿景、做好顶层设计、重视课程研究、关注因材施教四方面着手。
在邹俊看来,教育的价值就是结合自己学校的文化基础,因材施教,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,所谓“最好”一定是有责任担当、坚毅勇敢、全纳情怀、特长发展相关联的。
在八十九中,邹俊做了整体的顶层设计,提出“创办一所无边界学校,成为国家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摇篮”的共同愿景,旨在培养富有绿色情怀的、科学素养凸显的新时代龙的传人。
为了达成培养目标,八十九中开始研究课程建设,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传承地域文化并发扬光大,八十九中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外,推出了包含30门普修、专修以及活动类课程的“绿蕴龙飞”特色课程。
在因材施教方面,学校先后做了很多课堂教学改革,目前高考重本率达25%、本科率90%,都与课堂教学提质有关。
建设教育共同体,邹俊认为,是要寻志同道合之人,通过领略书海、聆听报告、实地指导、集体研讨传教育智慧之道。此外,邹俊还介绍了共同体思想分享、实践行动、项目参与、课题研究、项目建设等方面内容。
邹俊以自己的“一二三定律”结束汇报:一生做两件事,事业和生活,与三人行(志同道合之人、灵魂有趣之人、学识渊博之人),尽己所能仗剑天涯。
熊涛从包容、机会、引领三个方面谈起,感谢邹俊作为组织人给学员们带来的许多成长机会。同时他提到,邹俊一定时间内都会提出近期目标和远景,对学校教育创新管理提出独特想法一起交流分享的做法,也对自己有很大启发。
“站在讲台上是最幸福的事,一定要做老师。”詹雯通过到贵州毕节纳雍支教的经历,从刚开始到当地的水土不服,再到教育工作上面临的巨大挑战,都得到邹俊的鼓励。
她表示,怎样做一个研究型、智慧型、学者型的老师,是工作室成员一直做出的努力。20年的教育经历、这几年在工作室的学习经历累积了她在纳雍支教的经验。
“成长要与优秀同伴,尤其是爱学习、想进步、有教育情怀、志同道合的优秀同行者们,会给自己很多成长的养料。”这是张爽的第一点感悟。
她回忆,与邹俊初次共事是在南国学校,当时管理团队影响深远,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思维。同时,工作室的每位成员在不同领域、不同方面都给她深刻的影响和启发。
谢文对工作室扶贫攻坚做出贡献、成员一线战斗传播教育理念、在交流研讨方面起到的引领作用、课题成果丰硕等方面表示肯定。
李丹青认为,工作室人数不多,刚好达到天河区基本要求。在人少的前提下成员身兼数职,分管教学、行政等任务,不脱离教育第一线,有独当一面的能力。
认识有高度、积淀有厚度、工作有力度、团队有效度。”是周国强对天河区邹俊名校长工作室的印象,现场,他还通过组织名教师工作室的经历与大家交流经验。
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室影响力、辐射力,专家组也提出建议,希望能将资料规范化、电子化;总结梳理经验辐射更广;深度聚焦深度研讨,出深度聚焦的核心成果,针对重点精准发力,为校长成长做贡献。